前言 『在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以及持續變化的氣候條件下,能源消費結構正加速向低碳化發展,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中的占比不斷提高。太陽能是一種優質的可再生能源,可以通過光伏電池將光能轉化為電能。在轉化的過程中,為了提升能量的利用率,需要給光伏電池配置功率優化器,從而實現最大功率點跟蹤(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, MPPT),因此,也可以稱之為 MPPT 控制器。下面將會對基於 NXP LPC5536 的光伏 MPPT 控制方案進行介紹。 光伏相關原理介紹 矽基太陽能電池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光伏電池產品,其中的有效結構是 P-N 結,當太陽光照射 P-N 結時,由於光生伏打效應,產生光電子-空穴對,在 P-N 結內建電場的作用下形成光生電場,從而實現光能到電能的轉換。根據光伏電池的原理進行模型簡化,可以得到如下模型: 圖1. 光伏電池簡化模型 需要說明的是:
通過對光伏電池的模型進行分析,可以得到它的 I-V 特性曲線以及 P-V 特性曲線,如下圖所示: 圖2. 光伏電池特性曲線 說明如下:
光伏電池的輸出特性主要受到光照強度和溫度的影響,光照強度主要影響光伏電池的短路電流,溫度主要影響光伏電池的開路電壓。 圖3. 光伏電池不同光強條件下的 P-V 特性曲線 在溫度為 25 ℃,不同的光強條件下,光伏電池的 P-V 特性曲線如圖所示,最大功率隨光強的增大而增大。 圖4. 光伏電池不同溫度條件下的 P-V 特性曲線 在實際應用中,由於外界條件的變化,光伏電池無法始終工作在最大功率點,從而產生能量的浪費。通過 DC/DC 電路以及 MPPT 算法,可以動態改變輸出狀態,使得光伏電池始終工作在最大功率點附近,從而實現能量的高效利用。 MPPT 的主流控制算法主要包括比例係數法(如開路電壓比例係數法、短路電流比例係數法等)、擾動觀察法(Perturb and Observe, P&O)和電導增量法(Incremental Conductance,INC)等。 在本方案中,使用擾動觀察法實現了 MPPT 控制。 光伏電池的 P-V 特性曲線是以最大功率點為峰值的單一峰值函數,在擾動觀察法中,通過周期性地施加擾動,使得光伏電池的工作點在 P-V 特性曲線上移動,根據光伏電池輸出電壓變化(ΔV)和光伏電池輸出功率變化(ΔP)的情況判斷正確的電壓變化方向,使得光伏電池的工作點逐漸向最大功率點移動,並在最大功率點附近工作,從而實現 MPPT控制。 ![]() 圖5. 擾動觀察法原理 在曲線的左段,當工作點朝著最大功率點移動時,ΔP>0,ΔV>0,此時需要繼續增大輸出電壓,直到 ΔP<0; 在曲線的右段,當工作點朝著最大功率點移動時,ΔP>0,ΔV<0,此時需要繼續減小輸出電壓,直到 ΔP<0。 由以上分析可知:① 若 ΔP>0,ΔV>0,需要增大光伏電池輸出電壓;②若ΔP<0,ΔV>0,需要減小光伏電池輸出電壓;③ 若 ΔP>0,ΔV<0,需要減小光伏電池輸出電壓;④ 若 ΔP<0,ΔV<0,需要增大光伏電池輸出電壓。因此,可以直接通過判斷 ΔP * ΔV 的符號來進行輸出電壓的控制,若 ΔP * ΔV >0,增大控制電壓,若 ΔP * ΔV <0,減小控制電壓,算法流程圖如下圖所示: 圖6. 擾動觀察法流程圖 NXP 光伏 MPPT 控制方案分析 在光伏系統中,根據光伏系統是否接入電網,可以分為離網型光伏系統和併網型光伏系統。MPPT控制器作為系統的前端部分,對光伏電池轉換的電能進行預處理,提升能量的利用率,並使用電池作為儲能設備,將多餘的電能儲存起來。本方案以離網型光伏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設計,輸出端可以連接電池和直流負載。 ![]() 圖7. 離網型光伏系統 ![]() 圖8. 併網型光伏系統 下圖是 NXP 光伏 MPPT 方案的系統框圖: ![]() 圖9. NXP 光伏 MPPT 方案系統框圖 方案組成:
![]()
硬體組成 『按照硬體功能,可以將硬體電路分成下面四個部分:
其中,電源電路為整個系統提供所需的電壓,電源電路框圖如下圖所示,電源有 4 個輸入通道:光伏板、外接電源、Vbus (MPPT OUT 可以通過焊接方式與 Vbus 進行連接)以及電池,通過二極體連接並輸入到 Vin,作為 DC/DC 的輸入。其中,10V 用於柵極驅動,為 MPPT 電路提供驅動信號;3.3V 用於 MCU 相關的電路,通過 BUCK 電路降壓到 5V 然後經 LDO 獲得。 ![]() 圖10. 電源電路框圖 其餘三個部分的電路框圖如下圖所示: ![]() 圖11. 其餘三個部分電路框圖 MPPT 電路拓撲結構採用同步 BOOST,通過 PWM 控制柵極驅動器驅動 MOSFET 從而實現最大功率點跟蹤。輸入端接 18V 光伏板,分別通過電流採樣調理電路採集輸入端電壓和電流,並傳入 MCU 的 ADC 完成信號採集;輸出端可以直接連接到負載上,或者通過焊接的方式跨接到 Vbus 上,方便進行調試,輸出端同樣也包含了類似的電壓電流採樣電路。 充電控制電路使用 SC8802 晶片,支持 1 ~ 6 節鋰電池的充放電,通過控制四開關管 BUCK-BOOST 對充電功率進行調整。MCU 可以通過 GPIO 和 PWM 對充電晶片進行控制,實現充電功能的開關,並控制充電電流。 MCU 控制電路主要包括 MCU 最小系統、人機交互相關外設(螢幕和按鍵)以及一些接口,螢幕採用 1.47 英寸的 SPI LCD,通過 3 個按鍵進行控制。另外,板載 LM75B 溫度傳感器,和 MCU 通過一組 I2C 接口進行通訊。SWD 接口用於程序的下載和調試,2 組 UART 接口用於串口調試,4 個預留的 GPIO 用於測試及附加功能。 將所用到的 MCU 資源進行總結,共使用了 5 * ADC,4 * PWM,1 * SPI,1 * I2C,1 * SWD,2 * UART,11 * I/O,另外預留了 4 個接口,可以用作 4 * I/O 或者2 * PWM 和 2 * ADC,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: 電路測試 圖12. 電路實物圖 因為 BOOST 是本方案中實現 MPPT 功能的主拓撲,所以 MOSFET 的驅動效果直接影響了最終的控制效果,下面對 BOOST 拓撲中 MOSFET 的驅動波形進行測量。由於 DC/DC 電路很容易產生干擾,需要儘可能減小接地環路的面積,使用示波器的接地彈簧進行測量,低邊 MOSFET 的驅動波形如圖 13(a) 所示,高邊 MOSFET 的驅動波形如圖 4(b) 所示: ![]() 圖 13(a). 低邊 MOSFET 驅動波形 ![]() 圖 13(b). 高邊 MOSFET 驅動波形 小結 本文介紹了光伏的相關原理和 NXP 光伏 MPPT 方案,聚焦了 MPPT 方案的硬體設計部分,展現了如何通過組件與電路設計實現高效穩定的太陽能轉換系統。後續我們將介紹該方案的軟體設計部分,共同見證這一高效光伏 MPPT 解決方案的完整面貌!』(注2) 參考資料 注1:恩智浦基於LPC5536的光伏MPPT控制方案,技術大咖們看過來!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3NDYwOTQ5Mg==&mid=2247493807&idx=1&sn=d1be00a4930c4ea1bba9dd95c2f02e40&chksm=eb13cc94dc6445825a197b894fc5f1b520e0bc3be09519617fc9ae07fd81b6caa00eec167a8c&scene=21#wechat_redirect注2:智能光伏,從LPC5536開始!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STYyDiOUxY0svPynspPHQ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