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088] 需要说明的是,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是指,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
之间耦合的紧密程度。该耦合系数与上述两个线圈的位置偏移程度有关,当发送线圈和接
收线圈的偏移程度较小时,耦合系数较高,反之较低。当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系数越
高时,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传输功率的效率越高。
[0089] 示例的,当充电支路向电池200提供的输出电流不同时,该无线充电系统01中,无
线接收器20的负载阻抗不同。在第一发射线圈121和第一接收线圈221之间的耦合系数为
0 .75的情况下,无线充电接收器20的负载阻抗不同时,第一发射线圈121所在的第一串联谐
振网络的工作频率与第一充电支路31的第一电压传输增益k1的关系曲线如图7A所示。其
中,图7A中,曲线①对应的负载阻抗为2 .5Ω,曲线②对应的负载阻抗为5Ω,曲线③对应的
负载阻抗为10Ω。可以看出曲线①、曲线②以及曲线③在工作频率为1 .5×105
KHz附近时,
第一充电支路31的第一电压传输增益k1均相同,此时k1位于0 .8附近。
[0090] 此外,在第一发射线圈121和第一接收线圈221之间的耦合系数为0 .5的情况下,无
说 明 书 11/23 页
15
CN 114123537 A
15
线充电接收器20的负载阻抗不同时,第一发射线圈121所在的第一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
率与第一充电支路31的第一电压传输增益k1的关系曲线如图7B所示。其中,图7B中,曲线①
对应的负载阻抗为2 .5Ω,曲线②对应的负载阻抗为5Ω,曲线③对应的负载阻抗为10Ω。可
以看出曲线①、曲线②以及曲线③在工作频率为1 .0×105
KHz附近时,第一充电支路31的第
一电压传输增益k1均相同,此时k1位于0 .9附近。
[0091] 在此情况下,由图7A和图7B可知,在第一发射线圈121和第一接收线圈221之间的
耦合系数在0 .5~0 .75之间的范围内变动的情况下,当第一充电支路31的第一电压传输增
益k1位于0 .8~0 .9的范围内时,无线充电接收器20的负载阻抗的变化,不会对第一充电支
路31的第一电压传输增益k1和第一发射线圈121所在的第一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率产生
影响。
[0092] 因此,当充电支路向电池200提供的输出电流不同时,为了满足无线充电接收器20
的负载阻抗的变化,第一充电支路31的第一电压传输增益k1可以选取为0 .8或0 .9,使得第
一电压传输增益k1可以满足k<1。示例的,可以使得第一接收线圈221的匝数小于第一发射
线圈121的匝数,此时第一接收线圈221的电感小于第一发射线圈121的电感,从而使得第一
电压传输增益k1小于1。
[0093] 此外,由上述可知,当k1为0 .8或0 .9时,频率偏移为50KHz(由1 .5×105
KHz偏置至
1 .0×105
KHz时),频率偏移量较大。因此,本示例中,第一发射线圈121所在的第一串联谐振
网络不适合采用固定的工作频率。
[0094] 基于此,为了使得第一充电支路31输出的第一输出电流I1满足需求,在对作为第
一充电支路31的发送端的第一发射线圈121输出电压进行调节的过程中,无线充电接收器
20与无线充电发射器10之间可以通过SCP(Secure copy,based on SSH)通讯协议,对适配
器101输出的电压进行调节。此外,还可以对第一发射线圈121所在的第一串联谐振网络的
工作频率(即第一逆变电路111中MOS管的开关频率F)以及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02的输出电
压进行调节。
[0095] 以下对第二充电支路32的第二电压传输增益k2可以满足k2≥1,以及为了使得第
二充电支路32输出的第二输出电流I2满足需求,对作为第二充电支路32的发送端的第二发
射线圈122输出电压的调节方式进行说明。
[0096] 由上述可知,作为磁棒线圈50(如图4D所示)的第二发射线圈122和第二接收线圈
222的尺寸较小,并且当采用磁吸结构53(如图4D所示)辅助定位时,第二发射线圈122和第
二接收线圈222的偏移程度较小。因此,第二发射线圈122和第二接收线圈222之间的耦合系
数变化范围较窄,例如耦合系数可以设定在0 .55~0 .6之间。
[0097] 示例的,在第二发射线圈122和第二接收线圈222之间的耦合系数为0 .55的情况
下,无线充电接收器20的负载阻抗不同时,第二发射线圈122所在的第二串联谐振网络的工
作频率与第二充电支路32的第二电压传输增益k2的关系曲线如图8A所示。其中,图8A中,曲
线①对应的负载阻抗为2 .5Ω,曲线②对应的负载阻抗为5Ω,曲线③对应的负载阻抗为10
Ω。可以看出曲线①、曲线②以及曲线③在工作频率为3 .4×105
KHz附近时,第二充电支路
32的第二电压传输增益k2均相同,此时k2位于1附近。
[0098] 此外,在第二发射线圈122和第二接收线圈222之间的耦合系数为0 .6的情况下,无
线充电接收器20的负载阻抗不同时,第二发射线圈122所在的第二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
说 明 书 12/23 页
16
CN 114123537 A
16
率与第二充电支路32的第二电压传输增益k2的关系曲线如图8B所示。其中,图8B中,曲线①
对应的负载阻抗为2 .5Ω,曲线②对应的负载阻抗为5Ω,曲线③对应的负载阻抗为10Ω。可
以看出曲线①、曲线②以及曲线③在工作频率为3 .6×105
KHz附近时,第二充电支路32的第
二电压传输增益k2均相同,此时k2位于1附近。
[0099] 在此情况下,由图8A和图8B可知,在第二发射线圈122和第二接收线圈222之间的
耦合系数在0 .55~0 .6之间的范围内变动的情况下,当第二充电支路32的第二电压传输增
益k2在1附近时,无线充电接收器20的负载阻抗的变化,不会对第二充电支路32的第二电压
传输增益k2和第二发射线圈122所在的第二串联谐振网络采用的工作频率产生影响。
[0100] 因此,当充电支路向电池200提供的输出电流不同时,为了满足无线充电接收器20
的负载阻抗的变化,第二充电支路32的第二电压传输增益k2可以选取在1附近。示例的,可
以使得第二接收线圈222的匝数与第二发射线圈122的匝数相等,此时k2=1。此外,考虑到
无线充电接收器20中的线路阻抗,k2可以选取略微大于1的数值,例如,k2=1 .05,使得第二
充电支路32的第二电压传输增益k2可以满足k2>1。示例的,可以使得第二接收线圈222的
匝数略微大于第二发射线圈122的匝数,此时第二接收线圈222的电感略微大于第二发射线
圈122的电感,从而使得第二电压传输增益k2略微大于1。
[0101] 此外,由上述可知,当k2=1 .05时,频率偏移为20KHz(由3 .6×105
KHz偏置至3 .4×
105
KHz时),频率偏移量较小。因此,本示例中,第二发射线圈122所在的第二串联谐振网络
适合采用固定的工作频率。并且,当第二发射线圈122和第二接收线圈222之间的耦合系数
确定后,由图8A或图8B可以看出,第二充电支路32的增益曲线较为陡峭,当工作频率发生变
化时,电压传输增益会发生较大的变化。因此如果为了满足第二充电支路32输出的第二输
出电流I2的需求,在对第二发射线圈122输出的电压进行调节的过程中,单纯通过改变第二
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率,很难得到较高的电流控制精度。此外,由于第二充电支路32的工
作频率较高,例如,330KHz~650KHz范围内,当提高工作频率的开工至精度时,对无线充电
发射器10的数字控制精度要求太高,不利于降低成本和产品可靠性。因此,第二串联谐振网
络采用固定的工作频率,即第二逆变电路112中MOS管的开关频率F采用固定频率。
[0102] 基于此,为了满足第二充电支路32输出的第二输出电流I2的需求,在对作为第二
充电支路32的发送端的第二发射线圈122输出电压进行调节的过程中,无线充电接收器20
与无线充电发射器10之间可以通过SCP通讯协议,对适配器101输出的电压进行调节。
[0103] 综上所述,本示例中,第一充电支路31的第一电压传输增益k1满足k1<1,例如k1
为0 .8或0 .9,第二充电支路32的第二电压传输增益k2满足k2≥1,例如,k2为1 .05。这样一
来,如图5所示,在第一接收控制器201和第二接收控制器202并联的情况下,为了能够根据
需要对上述第一输出电流I1和第二输出电流I2的大小进行精确的控制,避免第一接收控制
器201和第二接收控制器202输出的电流跟随输出电压较高的一条充电支路变化,可以使得
第一接收控制器201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Vo1,与第二接收控制器202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
Vo2可以相同。
[0104] 由上述可知,无线充电系统01包括如图5所示的第一充电支路31和第二充电支路
32,在此情况下,根据线圈的发热情况下以及充电底座的支持情况,上述无线充电系统01的
工作流程可以如图9所示,包括S101~S107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