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062] 上述第一发射线圈121和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接收线圈221的类型相同,第二发
射线圈122和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接收线圈222的类型相同。示例的,上述第一发射线圈
121和第一接收线圈221可以均为如图3所示的圆形线圈40,第二发射线圈122和第二接收线
圈222可以均为如图3所示的圆形线圈40。在此情况下,具有第一发射线圈121的第一串联谐
振网络、具有第一接收线圈221的串联谐振网络,以及具有第二发射线圈122的第二串联谐
振网络、具有第二接收线圈222的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率可以在210KHz以下。此时,上述
无线充电系统01在充电过程中,上述圆形线圈40可以采用无线充电标准(Qi)协议。
[0063] 或者,又示例的,图2所示的第一发射线圈121可以如图4A所示,为设置于无线充电
发射器10中的圆形线圈40。此时,与该第一发射线圈121位置对应的第一接收线圈221可以
如图4B所示,为设置于无线充电接收器20中的圆形线圈40。此外,如图4A所示,无线充电发
射器10还可以包括第一磁棒41。此时,图2所示的第二发射线圈122可以如图4A所示,为绕制
于第一磁棒41上的磁棒线圈50。
[0064] 示例的,如图4C所示,第一磁棒41上设置有凹槽51,该磁棒线圈50可以绕制于在凹
槽51所在的位置。通常第一磁棒41的尺寸较小,所以绕制于该第一磁棒41上的磁棒线圈50
相对于圆形线圈40而言,线圈的长度较短,电阻小,磁通密度集中。因此,磁棒线圈50具有较
高的能量密度,提供的充电功率较大,有利于提高无线充电的速度。
[0065] 此外,如图4B所示,无线充电接收器20还可以包括第二磁棒42,与该第二发射线圈
122位置对应的第二接收线圈222可以为绕制于第二磁棒42上的磁棒线圈50。这样一来,相
对于将所有线圈均采用上述圆形线圈的方案而言,本申请将部分线圈采用尺寸较小的磁棒
线圈50,有利于减小产品的尺寸。
[0066] 在此情况下,具有第二发射线圈122的第二串联谐振网络与具有第一发射线圈121
的第一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率不同,第二串联谐振网络中采用了尺寸较小的磁棒线圈,
因此可以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,例如第二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率可以在330Khz~350Khz
范围内。
[0067] 或者,又示例的,第一发射线圈121可以如图4A所示,为绕制于第一磁棒41上的磁
棒线圈50,第二发射线圈122可以设置于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中的圆形线圈40。此时,与该第
一发射线圈121位置对应的第一接收线圈221可以如图4B所示,为绕制于第二磁棒42上的磁
棒线圈50,与该第二发射线圈122位置对应的第二接收线圈222可以为设置于无线充电接收
器20中的圆形线圈40。在此情况下,具有第一发射线圈121的第一串联谐振网络与具有第二
说 明 书 8/23 页
12
CN 114123537 A
12
发射线圈122的第二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率不同,第一串联谐振网络中采用了尺寸较小
的磁棒线圈,因此可以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,例如第一串联谐振网络的工作频率可以在
330KHz~350KHz左右。
[0068] 由上述可知,圆形线圈40的尺寸大于磁棒线圈50的尺寸,因此如图4D所示,当无线
充电接收器20为手机时,手机的背面具有较大的布件空间,所以可以将无线充电接收器20
中的圆形线圈40设置于该手机的背面(与显示面相对设置的一侧表面),且与该手机的壳体
相接触。此外,手机的下方具有较小的布件空间,所以可以将无线充电接收器20中的磁棒线
圈50设置于手机的下方。
[0069] 在此情况下,如图4D所示,当作为无线充电接收器20的手机位于作为无线充电发
射器10的充电底座上时,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上的圆形线圈40与无线充电接收器20中的圆形
线圈40的位置相对应,从而可以使得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与无线充电接收器20之间,可以通
过圆形线圈40和圆形线圈40进行功率传输,以形成一条充电支路对无线充电接收器20进行
充电。此外,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上的磁棒线圈50和无线充电接收器20中的磁棒线圈50的位
置相对应,从而可以使得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与无线充电接收器20之间,通过磁棒线圈50和
磁棒线圈50进行功率传输,以形成另一条充电支路对无线充电接收器20进行充电。
[0070]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,为了使得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上的磁棒线圈50和无线充
电接收器20中的磁棒线圈50的位置能够对位准确,该无线充电发射器10和无线充电接收器
20中可以分别设置如图4B所示的磁吸结构53。例如,该磁吸结构53可以为采用磁性材料构
成的磁棒结构。或者,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,还可以在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中设置一些
用于辅助定位的结构。例如,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中用于承载无线充电接收器20的部分可以
向上翘曲,形成如图4B所示的翘曲部52。该翘曲部52可以对无线充电接收器20进行限位,避
免无线充电接收器20滑落,而导致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上的磁棒线圈50和无线充电接收器20
中的磁棒线圈50无法准确对位。
[0071] 由上述可知,无线充电发射器10与无线充电接收器20之间具有两条充电支路,以
下对上述两条充电支路进行说明。具体的,由上述无线充电发射器10和无线充电接收器20
构成的无线充电系统01中,如图5所示,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02、第一逆变电路111、第一发射
线圈121、第一接收线圈221以及第一接收控制器201可以构成该无线充电系统01的第一充
电支路31。此外,第二逆变电路112、第二发射线圈122、第二接收线圈222以及第二接收控制
器202可以构成该无线充电系统01的第二充电支路32。
[0072] 这样一来,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01可以具有上述两条充电支路(第
一充电支路31和第二充电支路32),当上述两条充电支路同时对电池200进行充电时,相对
于只具有一条充电支路的无线充电系统01而言,本申请的方案在相同时间内向电池200提
供的电量更多,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电池200的充电效率,使得无线充电的充电速度与有线充
电的速度相当。
[0073] 为了使得第一充电支路31和第二充电支路32能够同时向电池200进行供电,第一
充电支路31中的第一接收控制器201和第二充电支路32中的第二接收控制器202可以并联
后向电池200进行供电。由于两个电压源不能够直接并联,因此第一接收控制器201、第二接
收控制器20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等效为电流源。在此情况下,并联的第一接收控制器201和
第二接收控制器202各自输出的电流合并后形成的总的电流,向电池200进行充电。例如,当
说 明 书 9/23 页
13
CN 114123537 A
13
上述第一充电支路31和第二充电支路32同时向电池200进行充电时,该电池200接收到的充
电电流I3为,第一接收控制器201输出的第一输出电流I1和第二接收控制器202输出的第二
输出电流I2之和,即I3=I1
+I2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