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耦合到电气设备和散播开来。本节讲述了不同的耦合方式,或者说耦合机理。本节还讲述了哪些参数会决定耦合干扰信号的大小。在本文末尾,还给出了一个列表,用来说明对每一种耦合所应采取的措施。 清楚地了解各种耦合机理,影响耦合的参数,以及合适的基本解决方案,对于在工业设备中明确并正确选择 EMC 措施来说,是非常必要的。 1.2 本文内容 干扰耦合机理; 电流耦合; 感性耦合; 容性耦合; 辐射耦合; 电磁波感应; 对各种耦合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; 2.干扰耦合机理 2.1 综述 为了在规划和服务过程中使用正确的EMC措施,您需要了解耦合干扰的类型,效果以及传输方式。唯其如此,才能有效地处理相关问题。 一般来说,关于在电磁场中进行能量传输的物理定律都适用于耦合过程。 2.2 传输方式 干扰信号可以通过一根导线(定向的) 或者通过空间(非定向的/辐射的) 来进行传输。干扰信号通常以线路定向干扰和辐射干扰的形式同时出现,并且耦合到输入,输出,电源以及数据线。 2.3 波长“尺寸” 如果干扰变量的波长大于源和接收器的特征尺寸,电磁场传输机制被分别进行监控。 与公共阻抗在重要的电路(源和接收器)的电流耦合; 与源以及接收器的公共磁场的感性耦合(低通场耦合); 与源与接收器之间的电场的容性耦合(低通场耦合); 2.4 “短”波长 如果干扰信号的波长等于或者小于源和接收器的特征尺寸,则必须监控电磁场上的耦合。下面的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: 和线路中的电磁波活动相伴的电磁波感应; 通过空间进行的辐射耦合; 2.5 耦合机理 通过以下机理发生干扰耦合: 3.电流耦合 3.1 机理 电流耦合属于线路定向耦合。在线路段被不同的电路所共享的时候,会发生这种现象。每当其中一个电路的电流发生改变时,就会在公共线上产生电压变化,这样就 使得各个电路相互影响。 电流耦合通常发生在以下电路中: 不同电路到同一电源的耦合; 在工作电路和接地电路之间的耦合(大地电路耦合); 通过一个公共参考导体系统来使不同的电路进行耦合; 3.2 举例 下面给出了具有一个公共参考导体的两个电路的图示。 字符定义: 当一个电路按如上图所示的方式进行接线时,开启电路 1 中的接触器会导致公共线 阻抗 ZL 上的压降。这个压降会以干扰信号的形式覆盖电路 2 中的正常信号。 3.3 干扰的大小 干扰的强度取决于公共导体的阻抗和电流改变的程度。 注意:过高的瞬态干扰电流会产生极大的压降。 在一个公共导体上因电流改变而产生的压降: 字符定义:
(1)实际电阻 RL 直流欧姆电阻 RL 对频率在千赫兹范围内的电流有效。使用一个横截面足够宽的线路会解决这个问题。 (2)趋肤效应电阻 RSK 因为趋肤效应而增加的电阻,其变化值遵循以下公式: 字符定义: (3)线路感应系数 LL 自感应系数 LL 取决于线路的几何尺寸以及到地的距离,在使用了表面积更大的导体以后可以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。在使用了标准的信号线路和配线的情况下,它的值约为: (4)线路几何尺寸的影响 在下面的图示中,给出了线路几何尺寸对取决于频率的有效电阻 R 的影响。左面的图表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导体的情况,右面的图则对应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导体的情况。 注意:可以通过采用表面积更大的导体来降低有效电阻,从而降低高频干扰电流的影响。 4.感性耦合 4.1 机理 感性耦合-抑或有时被称为变压器耦合-是一种经由电磁场进行的耦合。这种耦合在彼此并行的线路之间发生。一条线路中的电流变化会引起电磁场的波动。电磁场会影响并行线路,并在其中引起感应电压。这样一来就会有电流流过,产生干扰信号,从而覆盖掉原来的有用信号。 电感性耦合产生于电缆,线束和电缆管道中的并行线路。 众所周知的干扰源包括: 具有较高的和波动的工作和干扰电流 (短路电流) 的导体和电气设备; 雷击放电电流; 电容开关; 焊接电流发生器; 下面的电路图给出了电感性耦合的产生方式。由启动较大的负载或者短路而造成的 电路 1 中的电流变化,引发了磁场的波动。 4.2 干扰的大小 由电感性耦合引起的干扰电压,取决于两个导体间的感应耦合系数MK,以及在电源线中的电流变化率di/dt: 4.3 感应耦合系数 MK 感应耦合系数MK取决于电路的布局。如果整个电路通过一个标准变压器紧凑地排列在一起,在这种情况下耦合系数最大。 4.4 距离-电缆间距的影响 下面关于两个电路之间发生的电感性耦合的计算,表明了电缆间距对感应干扰电压量的影响:把两根电缆之间的距离从 4 mm(紧凑结构)增加到10cm,在被干扰电路中的感应电压下降了98%! 并行电缆的长度l=100m; 电源线的开关电流I=100A; 电流浪涌的持续时间t=10μs; 在被干扰电路中的感应电压取决于: 5. 电容性耦合 5.1 机理 电容性耦合是通过电场进行的耦合。它发生于相邻电路之间-比如在较大的电源线电流和信号线电流之间。在这两个电路之间,如果电位差发生波动,那么就会有电流流过位于它们之间的绝缘介质,比如说空气。彼此相临近的两条线路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容器的两极,用耦合电容CK表示。 对于这种耦合来说,众所周知的干扰源包括: 关断电源线; 感应开关; 雷击放电; 静电放电; 下面的电路给出了电容性耦合的形成过程。电路1代表一个具有较高电流的电源线,电路2是一个模拟测量线路。当高电流的电源线关断时,在两条相邻的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发生了变化。干扰电流iK从耦合电容上流过。 字符定义: 5.2 干扰大小 由电容性耦合所引起的干扰电流 ISt,其大小取决于位于两个导体之间的耦合电容CK,以及电源线上电压变化 du/dt 所持续的时间。 在敏感设备 ( 电路 2) 中产生的干扰电压取决于: 注意:在敏感设备中产生的干扰电压和该设备中的阻抗值成正比。与此同时,这个阻抗又随着干扰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增加。这样就使得双方之间存在着彼此影响的关系。 带有高值阻抗的传输线路,和低阻抗线路相比,对干扰更为敏感一些。 如果“连接夹”处干扰电容上的电压频率增加,那么干扰电流会随之而增加。 在高频干扰中,比较大的耦合电容会引起彼此间互相感应的电路之间的短路。 5.3 耦合电容CK 耦合电容 CK 随着线路之间并行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,与此同时,根据相应的计 算方法,耦合电容随着线路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。 注意:当线路间距离为 20 cm 时,CK发生变化的程度很小。 6. 辐射耦合 6.1 机理 当一些系统部件被与该部件尺寸相匹配波长的电磁波所激发时,就会辐射能量,并通过电磁场向接收器传播。由环路,偶极子或者单地线构成的天线就属于此类敏感部件。 在这种情况下,众所周知的干扰源包括: 屏蔽不够充分的高频设备;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设备; 荧光灯; 无线电话机,蜂窝电话(移动电话); 6.2 干扰的大小 激发和辐射的强度,取决于部件尺寸和波长的比例。接收的电压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来进行估算: 字符定义: 注意: 在干扰信号的频率达到30兆赫兹或者更高时,辐射耦合会比较显著。 如果“天线”的长度是波长的整数倍,那么干扰效果会最强。 7. 电磁波感应 7.1 机理 如果信号波长小于部件的尺寸,也就是说信号为高频的情况下,电磁波感应是并行线路的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的结合形式。 在这种情况下,运动的电磁波会产生一个电场和一个磁场,从而成为干扰源。在线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,取决于下面给出的其他各种因素: 线路的波阻; 线路的终接电阻; 如果在连接点的波阻发生了变化,或者波阻和终接电阻不一样大的话,在线路中或者末端就会发生信号反射。这种反射会把原来进入的电磁波覆盖掉。 在漫游场范围内的线路属于敏感设备。在个体线路之间的耦合,通过线路各自的局部波阻力来实现。 7.2 干扰大小 耦合干扰的大小,取决于被干扰线路的阻抗。在相关的导体理论中,已经有关于比率计算可以用来参考。 8. 对各种耦合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干扰传播(耦合)的类型,可以相应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弱化或者消除干扰。关于各种措施的详细说明,会在下一篇给出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