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舊元件回收,包裝後當新的賣」、「低規格裸Die,被封裝在高規格的
Package出貨」、「低規元件編號抹除,重新打上更高規格元件編號」,
以上狀況,在晶片通路市場一直時有所聞,此問題在2021年更加猖狂,
因Covid-19疫情,在家辦公等數位轉型趨勢加速擴大,全球歷經了一
場始料未及的「晶片荒」,影響擴及個人電腦(PC)、手機、資料中
心及其他終端消費型電子產品。來到2022年,消費型晶片短缺現象已
逐步緩解,但工業用及車用IC缺貨的問題仍就存在。當不肖晶片通路商
拿假IC魚目混珠充當真品販賣,劣質晶片使得產品良率亮紅燈,進而衝
擊公司信譽與形象,採購方該如何是好?
該如何解決此狀況呢? 在宜特實驗室累積多年厚實的半導體驗證分析經
驗裡,我們歸納出鑑別晶片真偽可以留意的內容,包括元件編號、日
期、製造商、焊接腳等外觀/封裝型式,以及內部IC打線、晶粒(Die)
尺寸,更深入的確認電性特徵等,簡單五步驟的分析流程,讓晶片是真是假速現形。
圖一:晶片真偽分析解決方案五步驟
第一步驟 : 外觀檢查
透過3D OM,確認樣品的外觀、厚度、標記(marking)、流水號、
封裝樣式等是否相同(圖二)
藉由2D-XRay檢查樣品內部的打線或封裝型式是否相同。如果有機會
照到Die,也可以量測其尺寸與厚度來進行比較(圖三)。
將所有引腳分別接地(Pin to GND),或進行I-V Direct Current(DC)量測。
例如我們可以設定固定電壓範圍及限電流,快速量測比對樣品各腳位的
電性特徵(圖四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