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SB Type-C规范定义了各种不同规格的电缆。 低速的USB2.0电缆没有特殊的要求,只是要求其电流承载能力要达到3A。 而支持超速数据传输的USB3.1电缆或是电流承载能力超过3A的电缆,就必须使用电子标签(E-mark)进行标示。 下图所示的电缆中含有IC,其作用就是对电缆特性进行标示。这种具有活力的电缆,也可以包含用于信号整形的IC,他们都需要从电缆的VCONN端子获得电源供应。 含有电子标签(E-mark)IC的电缆中VCONN上都含有1KΩ的下拉电阻Ra,其值要小于典型值为5.1KΩ的电阻Rd。 电缆插入时,源端会看到CC1和CC2电压下降情况,具体的电压水平将告诉主机哪个端子被吸端的5.1KΩ电阻下拉了,哪个端子被电缆的1KΩ电阻下拉了,这样电缆的插入方向就可以被确定下来。 Ra的下拉作用也能让源端知道VCONN需要得到5V的电源供应,因而需要向CC端供电以满足电子标签的电源需求。 下图显示了一个测试案例,电源供应端(源端)被使用了电子标签(E-mark)的电缆连接到电源消耗端(吸端),其中的电缆是处于扭转的状态。 从中可以看到,当电缆接通以后,源端的一条CC线被来自VCONN端的1KΩ低电阻拉到了很低的电压。 源端将检测到此电压,并由此知道电缆中含有电子标签(E-mark),于是就回将5V的VCONN电源接入CC线以实现对电缆内部电路的供电。 在后面发生的PD通讯中将会包含源端和电子标签(E-mark)之间的通讯(称为SOP’或SOP”)以及源端和吸端之间的通讯(称为SOP)。 立錡科技推出的RT1710(满足PD2.0协议)与RT1731(满足PD3.0协议)是为了给含有电子标签(E-mark)的电源数据线提供一个灵活的方案而特别设计的,含有两个电源输入端VCON1和VCON2以及其间的隔离二极管,嵌入了Rd电阻,使得它可从电缆的任意一端获得电源供应,如下图所示,RT1710支持USB电源传输协议中的Structured VDM Discover Identity命令以完成SOP’通讯,完全符合USB-IF所定义的规范。 立錡科技的RT1710与RT1731使用了内部集成的多次可编程(MTP)存储器存储VDM数据,用户可以使用立錡提供的编程工具写入数据(包含线材可过最大电流,端子类型,数据传输速度,厂商品牌,认证号,生产批次符号等)。 |